壹、本周法律時事新聞
一、勞動部與障礙團體攜手推動7月1日生效的「身心障礙者職場合理調整行政指導」,逐步落實《平等無歧視》職場環境。
為了達到對身心障礙勞工,在職場上平等無歧視的目標,勞動部與障礙團體公私協力共同推動職場合理調整,讓7月1日上路的「身心障礙者職場合理調整行政指導」可以逐步進入職場,讓職場融入《平等無歧視》的人權價值,深化職場多元與融合的環境。
勞動部說明,【合理調整】在我國職場上是一個新的概念,源自於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核心概念之一,目的在提供身心障礙者在職場上有調整具體需要時,於不造成雇主或同事不成比例或過度負擔的情況下,進行必要及適當的調整,讓身心障礙者與其他人可以在平等基礎上享有所有人權及基本自由。
勞動部部長洪申翰強調,推動職場合理調整,絕對不是只有訂定行政指導,重點在如何將【合理調整】融入職場,勞動部將以公私協力方式,與障礙團體合作,透過團體的行動支持,展出勞雇雙方協商作法,導入政府相關資源,創造成功案例,藉由個案的累積,逐步創造職場合理調整友善環境。
勞動部進一步說明,行政指導的適用對象不限於持有身心障礙證明者,對於沒有身心障礙證明但確實有資料佐證有障礙處境的實質需求勞工也可適用。另外,行政指導要提醒雇主最重要的是,障礙者提出調整需求時,雇主應透過溝通對話,了解需求釐清狀況,最後再評估對策。勞動部蒐集各方意見及國外資料,將勞動者就業週期(包括僱用關係成立前、後)及各面向(包括工作環境及軟硬體設施、工作內容及工作時間等等)如何實施合理調整等內容,以易懂便利查詢方向呈現在行政指導中,同時也包含相當多合理調整實務案例,讓大家更容易理解。
勞動部補充說明,除了勞雇雙方運用協商協作方式外,勞動部同時協調各地方政府建置「職場合理調整諮詢輔導窗口」,如勞雇雙方有疑問或對於身心障礙勞工的調整請求無法有共識時,由政府來協助勞雇雙方協商可行的作法,並引導雇主運用政府資源,例如職務再設計補助、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就業適應及在職訓練等,讓合理調整可以順利進行。
勞動部最後強調,目前正透過多元方式傳達合理調整概念,並加強勞政人員、工會、勞資爭議調解人等利害關係人及執行人員相關知能,透過與障礙團體合作,輔導事業單位推動合理調整,今年下半年將於全國22個縣市轄區陸續辦理宣導說明會,報名資訊自7月1日起可上官網「身心障礙者職場合理調整專區」(網址:https://www.mol.gov.tw/1607/28162/28652/nodelist)查詢,歡迎各界相關人員踴躍報名參與課程,行政指導、手冊及線上教材,會製作成「有聲版」、「點字版」及「易讀版」,也陸續放置於專區中,讓職場合理調整的概念及執行方式可被更多的企業及身心障礙朋友運用。
新聞原始網址: https://www.mol.gov.tw/1607/1632/1633/80986/post
二、青艦計畫打造職場技能 青年成為永續新星!
為提升青年朋友的工作技能,累積職場實務經驗,勞動部針對15至29歲缺乏工作經驗或專業技能的青年,推動青年就業旗艦計畫,鼓勵企業依職務需求規劃3至6個月的工作崗位訓練,先進用後培訓。本計畫近3年每年平均約2,500家企業參與、訓練1.4萬名青年。詹鈞婷即是透過青艦計畫參與工作崗位訓練,順利進入儲能公司擔任永續規劃專員,於永續職涯發光發熱!
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日益加劇,各國政府及企業都在積極推動綠色轉型,也帶動永續發展相關職缺需求增加,鈞婷就讀碩士班時與來自泰國、荷蘭的同學組隊參加「霍特獎永續商業競賽」榮獲第一名,比賽過程中她將永續理念融入商業模式,提升她永續發展的視野與專案管理經驗。畢業後,鈞婷以能促進永續發展的工作為目標,發現亞福儲能參加青艦計畫提供永續規劃專員職缺,且企業宗旨與自己的職涯理念非常契合,因此積極爭取這份工作,最終順利獲得錄取。
在訓練期間,鈞婷參與多項碳足跡、碳盤查及碳權市場分析專案,過程涉及法規專業及複雜計算,同時需具策略思考、問題解決與跨部門溝通能力,對鈞婷而言充滿挑戰,幸好有職場導師一路指導,職場導師本身具備ISO14064組織碳盤查專業人員及ISO14067產品碳足跡盤查專業人員等專業證照,亦曾為工研院碳權交易實務課程講師,不論在實務或教學上都極富經驗,導師的引導讓鈞婷迅速掌握工作核心,成功適應職場節奏,獲得公司認可。
青年就業旗艦計畫全年度開放受理,訓練每位青年最高補助企業5.4萬元訓練費,企業藉此培訓青年可補充人才需求,青年參與訓練則可順利接軌職場,提升專業技能,歡迎有意願參與計畫的企業或青年朋友,至「青年職訓資源網」(https://ttms.etraining.gov.tw/eYVTR/Main/Index1)查詢,或洽詢免付費客服專線0800-777-888,由專人提供服務。
新聞原始網址: https://www.mol.gov.tw/1607/1632/1633/80875/post
三、勞動部布建銀髮就業服務網絡 助力臺東縣銀髮就服據點正式啟用
隨著2025年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面對人口結構變遷與勞動力短缺挑戰,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下簡稱高分署)落實推動中高齡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政策,並積極輔導轄區地方政府設置銀髮人才服務據點。今(16)日,臺東縣銀髮人才服務據點於臺東市正式成立,勞動部高分署分署長郭耿華、臺東縣長饒慶鈴、立法委員陳瑩、黃建賓及臺東縣社會處處長陳淑蘭等共同出席,並為該據點舉行揭牌啟用儀式,進一步為在地銀髮族群提供專屬的就業支持與友善服務。
勞動部高分署為活化與運用轄區內的中高齡及高齡勞動力,近年持續布建銀髮就業服務網絡,致力提供民眾更全面、專業及在地的就業服務。目前,高分署已設立銀髮人才資源中心1處、另輔導高雄市與屏東縣政府成立銀髮人才服務據點共3處、並於臺東就業中心與澎湖就業中心設立銀髮就業服務專區2處,此外更與衛福部、原民會、退輔會等8部會跨部會攜手合作,透過補助機制連結跨部會資源,成功拓展銀髮就業服務據點共22處。而今日與臺東縣政府合作新設置臺東縣銀髮人才服務據點正式成立,將能繼續擴大提供55歲以上銀髮族專屬的就業服務量能,高分署未來將持續完善高、屏、澎、東區域的銀髮服務網。
據點地址位於臺東市更生路211號,主要考量在地諮詢的交通便利性,鄰近公車站與市區主要幹道,便於銀髮勞工前來洽詢與參與各項服務。在開幕活動中,現場氣氛熱烈,除了揭牌儀式外,現場還設置了徵才攤位並提供即場面試,讓銀髮勞工能直接與企業代表互動,提供了實際的職場對接機會,也讓整個活動更具實效與互動性。未來據點服務項目為開發適合年長者的非典型就業機會,包含臨時性、部分工時等,以及提供職涯諮詢服務,辦理就業準備課程、職場體驗活動等,歡迎縣內55歲以上及依法已退休,有意二度就業之民眾能多加利用。
高分署分署長郭耿華表示,高分署長期致力推動區域銀髮勞動力的運籌,積極支持地方政府成立銀髮人才服務據點,這次順利打造東臺灣的銀髮就服據點,特別感謝臺東縣政府的合作,縣府積極籌建臺東縣銀髮人才服務據點不僅是對在地高齡者就業服務的重要支持,同時也提供了更多元化、便捷的就業機會與專業的職涯輔導服務,期望透過擴展在地銀髮服務據點網絡,強化中央與地方的合作,共同打造友善職場環境。
除了積極擴增實體服務據點,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也同時建置數位化就業服務資源「45+就業資源網」(網址:https://45plus.wda.gov.tw/),整合促進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相關資訊,同時也提供「僱用獎助」、「職務再設計」、「繼續僱用高齡者」、「僱用退休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傳承專業技術及經驗」、「職場支持輔導費」等補助方案,歡迎企業及民眾多加運用勞動部資源,更多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協助措施可撥打臺東縣銀髮人才服務據點089-333603或臺東就業中心089-357126洽詢。
新聞原始網址: https://45plus.wda.gov.tw/News_Content.aspx?n=30&s=6086
四、外送、派遣…你了解新型態工作權益嗎?北市勞動局開講來解答
你知道外送員的薪資怎麼算嗎?派遣勞工有哪些權益?營造工地的職業安全又該注意什麼?這些在新型態工作的常見問題,現在將有專家來一一解答!臺北市政府勞動局攜手台灣勞動法學會,自8月1日至9月15日推出「多元勞動型態之勞資爭議」系列研習會,針對航空、運輸、營造、外送、業務、派遣等產業的實務爭議,安排共七場主題講座,全程免費參加。
此次系列的研習活動,將邀請勞動法領域專家、學者與實務律師深入解析,主題涵蓋航空、運輸、營造、外送、業務、派遣等多元勞動型態,課程中也會討論工時、工資認定、職業災害、從屬性判定等實務問題,像是外送員薪資結構、派遣勞工勞動保障、營造工地職業安全風險等,都是這次課堂研討的重點。
每場研習從下午1點50分開始,到5點結束,採「雙講師」模式進行,師資陣容堅強,包括來自政治大學、陽明交通大學、中原大學等知名學府的專家學者,以及多位長期關注勞動議題的專業律師,將帶來實務與理論兼具的分享。參與者也可在課堂中,與講師深入交流,了解更多勞權議題。
臺北市勞動局表示,本系列課程不僅適合企業人資與管理者參加,也歡迎勞工朋友、工會幹部或對勞動議題有興趣之民眾參與,增進對勞動權益的認識。
課程地點在臺北市政府第二行政中心6樓的勞工大教室(萬華區艋舺大道101號),全程免費,7月1日起開放報名,採預先報名制,名額有限,歡迎有興趣的朋友把握機會。更多課程資訊與報名方式,請至臺北市勞動局線上活動報名系統查詢,或電洽(02)2720-8889、1999轉分機3344洽詢。
新聞原始網址: https://bola.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098B457D83590D7F&sms=72544237BBE4C5F6&s=1761A9D6F581939D
五、申訴非唯一解!勞動部推合理調整指引 助身障勞工與雇主協商
依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規定,拒絕合理調整為一種對身心障礙的歧視,我國長期忽視合理調整,有不少障礙者因不知道如何協商,直接向勞工局申訴,一旦認定成立最高可處150萬元罰鍰,勞動部近日發布「身心障礙者職場合理調查行政指導」並從7月1日起上路,提供勞資雙方做為合理調整參考。
據勞動部統計,2024年全台共受理就業歧視88件,其中有35件為涉及身心障礙歧視、占比最大,其中有部分案件為員不知如何申請合理調整或雇主不知如何處理,而逕向地方政府申訴。
行政指導指出,在職場上,身心障礙者無論於面試前、就職後只要面臨障礙時就可以提出合理調整,雇主應釐清困難、主動尋求相關資訊與資源,先提供暫時調整措施,若是未有共識則可尋求第三方介入調整,再無法達成則可提出勞資爭議調解。
勞動部官員表示,合理調整屬於較新的概念,在行政指導也引進「避車彎」概念,勞工提出來後、雇主可以尋求政府機關等第三方機構,讓雇主在不過度負擔的前提,可以解決身障勞工職場上遇到的問題,讓勞工不用直接申訴。
新聞原始網址: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626701481-431401 |